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软件技术专业

发表时间:2024-04-26 11:42

学软件技术,轻松玩转高科技!加入我们,成为软件技术的未来之星!


1.专业概述

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软件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软件技术涵盖了机器学习、无人驾驶、数字孪生、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域的开发、测试与维护。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Google、Facebook、微软、阿里、华为、字节跳动、腾讯、360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推动,软件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贸易、旅游、物流、金融、安全、教育、医疗、交通、汽车等领域。

我校软件技术专业采用 “411人才培养模式”,即4个技能构建(专业技能构建、项目实战技能构建、创新思维技能构建、继续教育技能构建)、1个实境训练、1个岗位实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到学习与工作岗位“0距离”的目标,让学生就业更有保障。



2.主要课程

软件技术专业开设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基础、数据结构和算法、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等)、软件开发工具、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项目管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

课程体系如下:

2024-04-26_125607.jpg


3.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实践能力的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软件开发和测试的基本技能,具备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就业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可以在各类软件、IT咨询、互联网等公司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 而且可以在政府部门、外贸港口、金融行业、物流仓储、教育机构、科研部门等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扩展,软件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主要就业方向:

1)软件开发方向:

Web前端开发,从事网页设计和实现

Web后台开发:负责后台的设计和开发

移动端开发:包括移动端的设计和开发

2)软件测试:

测试分析:包括前后端测试,测试用例设计

3)产品设计

PRD:负责产品需求和PRD文档的设计

UI设计:产品UI的设计和Demo制作

4)产品运维

安装:产品的实施和安装

维护: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5)大数据:

大数据开发: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实现

大数据维护: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和维护

6)人工智能:

负责开发、实现和维护人工智能系统。

7)物联网:负责楼宇、交通、大桥、环境等方向的开发、维护和施工。

就业岗位


5.可以获取的证书


国家级别

软件测试工程师

计算机二级

python开发工程师

计算机程序员设计

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

软件测评师

网站开发工程师

企业级别

微软:

微软认证专家(MCP)

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

微软认证解决方案开发专家(MCSD)

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MCDBA)

微软认证讲师(MCT)

微软办公软件国际认证(MOS)

Google(Oracle数据库方向):

Orcale认证管理员认证专员(OCA)

Oracle认证管理员认证专家(OCP)

Orcale认证管理员认证大师(OCM)

华为(网络、云、服务器):

华为认证初级(HCIA)

华为认证中级(HCIP)

华为认证专家(HCIE)


6.专业带头人介绍

任继梅

中南大学毕业,深耕职业教育十余年,曾担任职业院校系主任。企业历练二十余年,担任过多家企业的CEO、联合创始人、技术总监、项目总监、研发总经理等职位。曾与上海海洋大学、湖北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三十多所院校合作。联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Intel公司开发面向重点高校的教材-《计算机导论-基于机器人实践》。曾获得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在多项技术和方案大赛中获奖。

历任北京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吉林工程师范学院等客座教授及校外指导专家;是上海煜墨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CEO,上海起策教育公司联合创始人CTO,航天氢能(上海)PD和智翔集团 CTO。主持的项目主要有港珠澳大桥车辆定位项目(国际一级项目)、民用潜艇智能系统(国家级项目)、高精定位系统(技术上国际领先)、无人机定位监控平台、物流管理系统、浙江电子商城、户外研发设备管理等上百个项目。

               


7.大师工作室:董德存技能型大师工作室

工作室带头人董德存,工作室的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信息工程及智能控制。

董德存: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轨道交通研究专家,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耕耘30余年,历任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享有国务院津贴人才荣誉,在国内交通运输学术领域资历深厚,颇具影响力。主导教育部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轨道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作,是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UC Berkeley)智能交通研究所交流研究员。




工作室核心成员

欧冬秀

同济大学教授,历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交通规划所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研究员,擅长先进的交通信息工程信号处理与控制方法理论技术。对科技领域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国内知名技术刊物发表著作、教材、论文共计30篇,其中18篇为英文出版物。


工作室核心成员

黄世泽

同济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系统关键设备故障诊断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主持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子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化集成系统研究”子课题,发表论文50余篇(EI检索10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专著3本。其提出的交通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故障预警方法,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并在轨道交通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8.客座教授

客座教授:廖小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现就职于东华大学。曾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合作开发深度学习平台,申请专利7项。曾任职于上海诺基亚贝尔公司担任高级系统工程师,从事接入网网关产品研发;担任江苏太仓市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软件技术咨询专家,带领团队完成了多个软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客座教授:曹宇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应用学院副教授,历任高级程序员、项目经理、信息技术总监、专业教师、专业负责人等职务。兼任上海九三学社制造专工委委员、上海市集训队移动机器人赛项专家组教练等职。

从事高校教育工作19年,主要领域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著有《分布式应用开发框架研究》、《Spring Cloud Alibaba与Kubernetes微服务微容器化实践》、《Spring Boot+Vue.js 企业级管理系统实战》等近十本专业书籍,发表《Applic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等数十篇论文。



9.教学名师:张晨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美术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全国高等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艺术分委会委员、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美育研究会特邀评委专家、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


10.企业导师:季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多年从事算法开发工作,精通深度学习算法,图像识别等技术。熟悉resnet,mobilenet等分类网络,Yolo系列检测网络和faster rcnn系列的检测分割网络。对于自注意力模型swin transform,VIT也有深入了解。作为算法专家,一直带领团队开发基于微软笔记本、华为手机、比亚迪汽车定子等工业检测项目。



11.合作企业


中车集团



航天晨光   


利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